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磁吸力”持续增强 港股新股市场热度升温

  • 创业
  • 2025-02-13 07:11:05
  • 21

◎记者 黎灵希

“磁吸力”持续增强 港股新股市场热度升温

2025年以来,港股新股市场延续活跃态势。2月12日,新茶饮企业古茗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市场今年第9只新股。2月11日,宁德时代递交H股上市申请。蛇年新年开工首日,找钢产业互联集团与Aquila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通过港交所聆讯,或将成为蛇年首单、港股第二单SPAC并购交易。

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目前共有超过100家公司在港交所排队上市。今年以来,新递表或更新招股书的公司有近40家,远超2024年同期。业内人士普遍预期,2025年,内地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对赴港上市仍将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有望共同助力港股新股募资额保持在全球排名前列。

递表企业量质齐升

此次赴港上市,古茗引入腾讯、元生资本、正心谷资本等5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5.53亿港元股份。据古茗最新公告,此次赴港IPO,古茗的公开发售获得超过190倍的认购,公司IPO发行价最终定于招股区间上限的9.94港元/股。

古茗的IPO募资火爆情况,是今年港股新股市场的一个缩影。据记者统计,除古茗外,今年以来,完成招股的新股中,超额认购倍数超过10倍的新股共有5只,投资者认购情绪明显升温。与此同时,5只新股获得基石投资者“护航”。在这些新股的基石投资者队伍中,不乏景林资产、富国基金、深创投等知名机构的身影。

港股新股市场持续回暖态势,不仅体现在新股数量和募资情况上,还反映在企业的质量和行业分布上。从递表企业来看,截至2月12日,年内已有8家A股公司在港交所“门前”排队,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安井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

来自商业航天、半导体、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新兴企业也在加速迈向港股市场。比如,1月27日,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国星宇航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1月20日,“果链”上市企业歌尔股份的子公司歌尔微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新兴企业的不断涌入,不仅增加了港股市场活跃度,也提升了港股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的竞争力。“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投资者对港股市场重新产生了兴趣。”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近日表示。

第二单De-SPAC交易将落地

在企业递表热情居高不下的同时,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港股SPAC市场也迎来新进展。2月5日晚,找钢产业互联集团(简称“找钢集团”)与Aquila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通过港交所聆讯。

找钢集团曾于2018年6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未能成功。2023年8月,找钢集团重启上市计划,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Aquila合并,拟以De-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上市)模式上市,以提高上市的确定性。

招股书显示,找钢集团运营着中国最大的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提供涵盖钢铁交易全价值链的一站式B2B综合服务。Aquila于2022年3月在港交所挂牌,募资10亿港元。若与Aquila业务合并顺利完成,找钢集团将作为继承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第二家通过De-SPAC交易登陆港股的公司。据Aquila公告,上述并购交易的合并生效时间为3月10日。

作为新兴上市制度,SPAC上市机制自2022年初在港交所落地以来,效果初显。截至2月10日,港股市场仅有汇德收购在2024年10月底完成了De-SPAC交易,与数据驱动数字解决方案平台狮腾控股进行了业务合并。

有港股人士向记者表示,Aquila和找钢集团的合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对SPAC的信心。对于港股市场而言,SPAC更多是作为目前上市体系的补充,为符合相关条件的公司提供更多的上市渠道选择,增强新股投资的灵活性。此前市场普遍反馈港版SPAC门槛较高,2024年8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修改了上市规则,放宽De-SPAC交易所需的独立第三方投资金额标准,预计相关举措有助于提高De-SPAC交易的活跃度及成功率。

持续改革增强“磁吸力”

一直以来,港股市场凭借灵活、丰富的上市标准和国际化、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之地。近年来,港交所更是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不断增强港股市场对优质企业的“磁吸力”。

2024年底,港交所就改革港股新股市场的定价机制和公开市场要求提出建议,并公开征求市场意见,包括建议降低A股公司发行H股数量门槛、允许基石投资者“分阶段解禁”等。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近日表示,相关建议旨在不损害投资人利益的前提下,优化有关公众持股量的要求,为发行人“拆墙松绑”,放宽不必要的限制,提升港股市场对于发行人的吸引力。

据悉,这也是继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后,香港证券监管机构进一步向A股公司抛出的又一“橄榄枝”。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李康表示,当前,多重因素支持港股IPO热度回升。一方面,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市场情绪改善;另一方面,港交所在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方面作出一系列改革,亦在推动企业赴港上市意愿的提升。

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刘大昌认为,随着IPO市场持续向好,投资者信心日益增强,港股作为上市目的地的吸引力与日俱增,预计2025年将持续有大规模公司登陆港股市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