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新开年已发起三次诉讼,晶科能源为何“围剿”隆基绿能?

  • 房产
  • 2025-02-11 20:00:04
  • 27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晶科能源(688223.SH)又因为专利问题告了隆基绿能(601012.SH)。

  2月10日,界面新闻获悉,晶科能源在澳大利亚起诉隆基绿能专利侵权。据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公告显示,晶科能源旗下子公司——晶科能源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晶科绿能管理有限公司及浙江晶科绿能有限公司,在2月4日已向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提交专利诉讼,起诉隆基绿能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侵犯其发明专利权。

  对此,晶科能源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回应,其将持续按照当地法律程序推进诉讼,并相信法律会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权益。这是企业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捍卫正当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敬请广大客户和经销商关注涉嫌专利侵权的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目前,上述案件已获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受理,首次听证会安排在2月21日。

  这是今年开年以来,晶科能源针对隆基绿能发起的第三次专利诉讼。前两次分别在中国和日本。

新开年已发起三次诉讼,晶科能源为何“围剿”隆基绿能?

  1月初,晶科能源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隆基绿能,要求后者立即停止侵害相关发明专利权,并赔偿经济损失,案件已被正式立案受理,天眼查显示,案件将于2月13日下午14:30开庭。

  1月24日,据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公告显示,晶科能源控股子公司上饶新源越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起诉LONGi Solar Technology株式会社(隆基太阳能科技株式会社)侵犯其发明专利权,案件已被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正式立案受理。

  在更早前,去年12月初,晶科能源还曾在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隆基绿能和苏州凌远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专利侵权。这意味着三个月内晶科能源四告隆基绿能。

  隆基绿能曾在1月初针对专利问题向界面新闻等媒体回应称,已经关注到晶科起诉的所谓专利侵权的媒体信息,但还没有收到相关法律文书。隆基是光伏领域专利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在各技术领域均有较完善的布局,也尊重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

  “公司会积极调查应对,必要时也会针对TOPCon及其它技术系列产品提起反诉。”隆基绿能提出。此后,据界面新闻了解,隆基绿能在美国德州反诉了晶科能源专利侵权,涉诉相关技术也同样为TOPCon。

  TOPCon为新一代N型光伏技术的主流技术。晶科能源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N型TOPCon技术研究并量产的企业。该公司曾表示,其已获得超过2800项授权专利,专有组合包括462项与N型TOPCon技术相关的专利。

  纵观业内,虽然各龙头企业对于专利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在短时间内如此密集地针对单一企业在不同市场提起诉讼,仍较为少见。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TOPCon技术的拥有者非常分散,并不像BC技术那样,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企业中。去年开始,晶科能源也想发力BC技术。其对于隆基绿能的起诉,很大可能是希望获得与对方谈判的筹码。

  简单而言,两家公司的专利博弈,很有可能最终是为了得到TOPCon和BC的专利互换。

  BC技术也属于新一代光伏技术,采用了背接触电池技术路线。相较于TOPCon,BC技术仍较为小众。业内普遍认为,BC产品的量产难度更高,更适合分布式市场。

  目前,主推该技术的企业较少,主要为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600732.SH)等。但这两家企业曾放出豪言,两到三年后BC市场份额将在50%以上。

  当前光伏行业的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为了抢占市场,每家龙头企业对多条技术路线均会有一定的储备。去年市场就有传闻称,晶科能源也要做BC产品。彼时,晶科能源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已搭建了BC研发生产线。

  “公司对BC相关研发的领先性比较有信心,目前在评估未来产能投入规模。从下游市场客户应用的角度出发,BC比较适合分布式的部分单面应用场景,全市场来看TOPCon在未来3年还是主力。”晶科能源负责人曾公开表示。

  在发力N型技术的过程中,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均涉猎TOPCon技术。前者是该技术“元老”,早在2018年就开始研究并在两年后决定量产;后者对于该技术的选择偏晚,主打差异化竞争,后期开始聚焦BC技术的量产。

  从产能对比上看,晶科的TOPCon规模已是隆基的两倍以上,前者产能在70 GW以上,后者约为30 GW。

  隆基绿能近两年重押BC技术。理论上说,使用BC技术的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更高,但因技术难点多。

  隆基BC产品的量产情况起初并不顺利,出货不及预期,叠加行业下行周期,间接导致该公司业绩受损严重。2024年,隆基绿能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2亿-88亿元。

  去年末以来,隆基绿能高管频频释放其BC产品预期向好的观点。该公司预计,其BC产品将在今年产能开始爬坡,按照规划,今年底HPBC 2.0会形成产能约50 GW。到2026年,隆基绿能的产能将全部迁移至BC二代,甚至更新一代的产品上来。结合目前已有的产能,届时隆基BC产能将达到100 GW左右。

  近日,隆基BC产品在集中式市场上也有了进一步突破。2月8日,隆基绿能公告,隆基乐叶成功中标国内单体最大的集中式BC项目,中标金额达3.71亿元。

  隆基绿能称,该项目是其BC二代技术在荒漠化地区集中式光伏电站市场的重要突破,也显示了BC二代技术在全场景应用的优势。

  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一直是全球组件出货头把交椅的争夺者。

  2016-2019年期间,晶科能源连续四年排名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2017年,隆基绿能仅排名第七,随后两年分别升至第五和第四位。2020年,晶科能源被隆基超越,排名跌落至第二,次年跌落至第四。

  但从2022年初回A后,晶科能源扩张节奏明显加快。2023年,晶科能源重回全球组件出货第一的位置,并在2024年守住桂冠。

  在2014年一众亏损光伏企业中,晶科能源凭借着TOPCon的技术红利仍维持了盈利,全年预计净利润为0.8亿-1.2亿元。

  近两年,晶科能源极为重视专利保护,多次起诉业内其他光伏侵权。

  在状告隆基绿能期间,晶科能源还对外宣布在美国提告了一家日本企业。去年12月,晶科能源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区地方法院(旧金山)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起诉VSUN Solar USA, Inc., Toyo Co., Ltd.,及其在美国和海外的相关实体侵犯其的专利。

  2月11日,业内有消息称,晶科能源旗下上海晶科绿色能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向美国德克萨斯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称印度最大光伏公司Waaree Energies Limited及其美国公司Waaree Solar Americas Inc.(下称WEL公司)侵犯其N型TOPCon专利US11,824,136。

  2024年初,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晶科必须去尊重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企业该有的担当。获得专利有很多的方式,比如说授权、购买、交换,而不是去逃避。

  李仙德称,晶科申请了3500个专利,已拿到了2000多个。特别在TOPCon技术领域,晶科拥有绝大部分专利,希望行业尊重公司的技术研发。

  晶科能源的TOPCon专利如果溯源,部分则来自韩国LG集团。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LG集团宣布退出光伏制造行业,为了将其专利价值最大化,LG集团出售了部分光伏专利,晶科能源为购买方之一。

  去年1月,晶科能源正式宣布,将收取TOPCon技术专利许可使用费。该公司此前向界面新闻透露,已有一家全球前十大组件厂商以及一家全球前五大电池厂商,向其支付了专利许可使用费。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也曾公开表示,晶科能源重视专利的战略性价值,通过授权使用、交叉许可、专利池等方式,尽量避免陷入两败俱伤、耗时耗力的专利战,对于未经授权不正当使用的要坚决打击。

  为此,晶科能源设立了专利战略,包括将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构建高价值专利包,保护好自己的研究创新成果;合理收费,构建高壁垒有商业价值的专利组合等。

  除了晶科能源,同是TOPCon龙头的天合光能也对专利问题极为在意。

  2月10日晚,天合光能公告,就阿特斯(688472.SH)侵害其发明专利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超10.58亿元,创下光伏专利纠纷史上的最高索赔纪录。

  2月11日,阿特斯公告否认侵权,有较强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两项专利应属无效,且公司产品和工艺也并不侵犯该两项专利。公告称,天合光能基于该两项专利向阿特斯及常熟阿特斯合计索赔超过10亿元,缺乏事实和法律上的依据。

  虽然近两年很多专利纠纷最终以和解告终,但界面新闻了解到,很多时候这并非一定寻求最终结果,而是一种商业策略,通过知识产权限制竞品企业的商业竞争力,尤其在国外市场,客户在选择合作方时会考虑其是否有诉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