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信用卡市场变局持续 多家地方行关停信用卡App

  • 创业
  • 2025-01-08 23:10:03
  • 2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程维妙 北京报道

信用卡市场变局持续 多家地方行关停信用卡App

  2025年元旦前夕,“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停止服务,功能迁移至“渤海银行”App信用卡板块,成为2024年以来又一家调整移动渠道的银行,此前已有包括北京农商银行、四川农信、上海农商银行等在内多家地方银行宣布关停信用卡App。

  这是近年信用卡市场变局的一隅。近年来,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量整体萎缩,部分信用卡权益调整、停发联名卡,多家银行关停信用卡中心、回归属地化管理,信用卡业务生态正在演变。有受访银行人士称,近年网贷及银行自身的低息消费贷也挤占了不少信用卡市场,但信用卡仍是该行零售板块较为挣钱的业务,因此考核力度不减。

  多家银行信用卡App下架

  “渤海银行信用卡”官微近期发文称,2024年12月30日起,“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将停止服务,信用卡App功能已迁移至“渤海银行”App信用卡板块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元旦后在苹果和华为应用商店搜索“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均已无结果。在“渤海银行”App首页有信用卡入口,点击进入,二级页面有卡片管理、卡片激活、我的账单、立即还款、账单分期等功能。“功能没有变化。”渤海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表示,在“渤海银行”App首次登录后,会弹出绑定页面,需要绑定信用卡账号,提醒留意别跳过。

  这是2024年以来又一家关停信用卡App的银行,此前已有包括北京农商银行、四川农信、上海农商银行等在内多家地方银行宣布关停信用卡App。

  11月27日,北京农商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为提供更好的移动金融服务,该行“凤凰信用卡”App业务功能将迁移至“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并计划于2025年3月31日关停“凤凰信用卡”App,届时将无法访问。

  10月17日,“四川农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公告显示,四川农信兴川信用卡App即将于2024年10月31日24点停止服务,所有功能将迁移至“四川农信个人手机银行”和“微信小程序-四川农信信用卡”。

  4月10日,上海农商银行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于2024年7月1日起,将上海农商银行信用卡App功能迁移至上海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

  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表示,迁移后,账单查询、还款、权益兑换等功能均无变化,除了手机银行App,也可选择该行微信小程序,更为便捷。

  月活度不高、降本增效或是主因

  对于多家银行下架信用卡App,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对记者分析称,由于金融App的社交属性不强,除了查账、还款等,其他时间基本没有打开的刚需,月活度、打开率较低是主因。

  “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及时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建立移动应用台账,完善准入退出机制,统筹各部门及各分支机构的移动应用建设规划,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

  不只是地方银行,不少大中型银行也面临信用卡月活度下降的问题。以用户活跃度居同业前列的招行信用卡“掌上生活”App为例,2023年底月活跃用户4197.55万户,2024年上半年末下降至3907.53万户。

  在一位股份行零售部人士看来,部分银行关停信用卡App还与自身业务发展阶段、信用卡持有量饱和度有关。“比如有的区域银行不具有全国性发卡的认可度,目前在拓客和存量客户黏性方面都没有优势,App运营需要投入成本,所以综合考虑进行了策略调整。”他还谈到,近年网贷及银行自身低息消费贷也挤占了不少信用卡市场,尤其是分期市场。

  2025开年以来,多家银行推出新一轮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一些银行的消费贷最低利率已降至“2”字头。“而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普遍在15%左右,即便打折也不会低于消费贷。”该人士对比称。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前在金融科技投入加大的背景下,不少银行开发上线了多种银行业务类App,然而重复的App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而且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也不统一。因此,银行选择下线专用App软件,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服务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信用卡市场生态之变

  近年信用卡市场生态演变引发业界关注。

  例如发卡量,据央行披露的数据,2018年到2021年末,全国信用卡数量增幅逐渐放缓,2022年开始出现下降,连续六个季度减少后,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减少了4700万张。交易量方面,据2024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22.74万亿元,环比下降0.07%。

  同时,信用卡业务不良贷款率有所抬头。2024年三季度,15家A股上市国有行和股份行中有12家银行披露了信用卡不良贷款率,9家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均上升,其中3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超过3%。有国有大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明显高于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经营贷、个人消费贷等其他零售业务。

  信用卡不良转让规模也呈上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显示,三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额为546.6亿元,占比84.74%,同比增长96.27%,环比增长56.7%。其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在2024年前三个季度的规模分别为5.3亿元、93.3亿元、262.2亿元,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12.2%、33.5%、48%。

  近年备受关注的还有多家银行关停信用卡中心、回归属地化管理。例如中信银行在2024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明确提及了“分行渠道获客占比”这一指标,据该行透露,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从分行渠道获客的信用卡占比已经达到41.2%,比2023年年底提高7.7个百分点,比2019年提高36.5个百分点。“分行渠道获客能有效防范欺诈风险,资产质量好于外拓。”中信银行方面表示。光大银行也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在2024上半年启动了信用卡机制体制改革,尤其是推动“回归消费本源”“回归分行”的“两个回归”,加快经营转型与结构调整。

  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零售部人士称,从利润贡献来看,目前该行信用卡团队在零售板块中属于中下游部门,贷款业务部、财富管理部优化下来的人员会“调剂”到信用卡团队。不过前述银行人士称,信用卡仍是该行零售板块较为挣钱的业务,因此考核力度不减,对公客户经理也背信用卡增量任务。另一位国有大行客户经理也称,该行信用卡考核也没有降低,2025年有60张高端卡的增量任务,“高端卡”指不免年费的卡种。

  在市场整体趋于饱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近年银行纷纷加码存量客户“精细化”运营。业内人士表示,做好信用卡客户“精细化”运营,银行应注重加强客群定位与细分,优化调整组织架构,提升信用卡展业效率;同时,还要加快金融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开展差异化竞争。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