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商户广告招牌变色岂能仅凭地方“一句话”

  • 科技
  • 2025-04-13 15:01:03
  • 12

4 月 11 日,人民网 " 人民直击 " 栏目发表文章,对河北省三河市多家商铺被要求更换招牌颜色、红色等底色被 " 禁用 " 等进行深入调查。

商户广告招牌变色岂能仅凭地方“一句话”

该文章称,多条街道的商户表示接到 " 整改 " 通知,有的招牌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拆除。这里的 " 整改 " 应该是恢复原来的面貌。因为文章中说,"10 日,记者发现该店招牌又换回了红色 "。" 该店 " 指的是蜜雪冰城,其中经历了由红变绿、又由绿变红的过程。

4 月 11 日,有媒体报道称,廊坊市纪检委相关工作人表示,监督室已经前往三河市介入调查。

这里简述一下三河市广告牌匾变色的大致过程。去年 12 月,三河市相关部门发布了《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其中列出了广告牌匾设计的负面清单,要求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

随后进行了 " 整改 "。据媒体报道,截至四月初,该市已摸排应调整牌匾 3126 块,整改 1820 块。之后在社会反应强烈的情况下,又 " 往回改 "。" 往回改 " 其实就是对过去错误的纠正。

对此,有媒体评论指出:一场荒诞的 " 招牌整顿 ",一面照见基层治理的镜子。

也有律师指出,在有关文件不具备法律强制力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强制要求更换商户招牌,干扰了它们的正常经营,若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合理事由,是涉嫌侵犯商户合法权益的。

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但这里笔者还是要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事件的整个过程是否有明确的法规依据。

综合媒体报道,三河市 " 前期整改 " 是基于《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三河市是河北省廊坊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制定规则方面层级很低。" 导则 " 虽然已经成文发布,但并不具有约束力,属于引导性意见。如果商户对因为 " 改色 " 的具体行政强制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恐怕作为被告的行政部门都不好意思拿出这条 " 导则 " 进行抗辩,更何况可能无明确的被告。

这就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一纸 " 导则 " 在三河市能够得以推行,并能够在各方压力下 " 往回改 ",在这个过程中,具体执行单位如何朝令夕改、自圆其说?

这也是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执行方面的动力和压力来自哪里。

笔者以为,应该来自一些地方领导的所谓 " 权威 ":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来执行;在具体方面,可以实现 " 变通 ",有这种借口 " 兜着 "。很多事情是地方领导 " 一句话 " 的事儿,而具体执行部门只能照办。

" 人民直击 " 的文章引述专家的意见评论道:" 设置颜色‘禁令’等做法,显示出当地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存在简单粗暴作风。"

另外," 人民直击 " 的报道说:现在的大体情况是,有的招牌拆下后仍摆放在路边,被问及原因,有商户称:" 万一又能用上了呢?"

" 万一又能用上了呢 ",这正是三河市广告牌匾变色问题引发人们思考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有话要说...